沿江高速卫星隧道左洞顺利贯通

■ 亮点北京正开展PM1研究性监测昨日,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刘保献在发布会上透露,北京正开展PM1研究性监测。

一是实行科学立法,致力于有成都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法规体系建设,配合市人大出台《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的决定》,起草《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制定《成都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办法》。创新科技治气,多尺度喷雾(淋)除霾技术在11个在建工地得到推广使用。

沿江高速卫星隧道左洞顺利贯通

四、集成数据资源,强化智慧治理一是打造成都数智环境品牌,按照现状、科研、决策、执行、评估五步闭环工作思路,接入462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和377个水质监测站点在内的国、省、市、微站四级生态监测网络数据,500余个气象站点数据,2000余个交通卡口实时数据,500余万辆机动车基础信息,收集和梳理工商、税务、电力、污普、执法等500万条数据,形成8万余户固定污染源企业清单;实现数据监测、精准溯源、任务派发、施策治污、评估效能五步闭环,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决策科学化、监管精准化和服务高效化。近年来,成都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全力推进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智慧治理,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指数一、用好法律武器,强化依法治理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的重要论述。创新机动车监管方式,在全国率先实行非道路移动机械设备案标识管理和机动车检验机构积分管理制度。二是强化刚性约束,深入贯彻《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制定《成都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2018-2027)》等方案,明确防治措施路线图及达标时间表,依法向社会公开、向人大汇报。1-10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259件,处罚金额7017.15万元,查办全省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

三是精准管控,实施一厂一策差异化管理,对绩效考核合格的相关企业实行绿色调度,推动重点行业实行绩效分级管控、非重点行业实行差异化减排,有效避免一刀切。实施治污减排,指导35家涉气重点源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推动平板玻璃、水泥生产等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石家庄、邯郸、邢台、郑州、开封、洛阳、阳泉等城市空气质量出现重度污染。

监测显示,11月23日19时,安阳PM2.5小时浓度为每立方米285微克,达严重污染。从相对湿度看,夜间至清晨相对湿度在80%左右,太行山前部分城市在90%以上。从逆温看,区域内在近地面至200米范围内全天持续逆温,逆温层高度很低,大气污染物聚集在近地面较小空间。21日以来,石家庄、郑州、洛阳、唐山、衡水、安阳等多地空气质量出现重污染。

从风速看,21日起,京津冀区域近地面风速下降至每秒2米左右气象条件不利,实现空气质量目标难度加大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省市共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积35万平方公里。

沿江高速卫星隧道左洞顺利贯通

《方案》是按照巩固成果、稳中求进的总要求,在充分考虑延续性、公平性与可达性的基础上,科学设定20192020年秋冬季目标。长三角地区是传统的鱼米之乡,河湖众多,内河和近海航运发达。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时,首先要将气象条件差异造成的环境空气质量差异补回来,PM2.5浓度还要进一步下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难度和压力更大了。钢铁化工、车船运输成治理重点从产业、能源和运输结构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钢铁、化工等重化产业集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点行业企业数量众多;煤炭消费量居高不下,生物质锅炉保有量大;公路运输比例高,柴油车和船舶污染问题突出。

刘友宾强调,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完不成任务的城市将被问责。秋冬季期间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PM2.5平均浓度是其他季节的1.8倍左右,重污染天数占全年90%以上,空气质量整体改善的关键仍然在秋冬季。加上船舶流动性强,监管难度大,必须通过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等全面控制船舶运输污染。比如江苏各地的改善目标为:徐州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5%,镇江、宿迁PM2.5浓度同比下降4%,南京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3.5%,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PM2.5浓度同比下降3%,泰州PM2.5浓度同比下降2%。

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高工马冬说,船舶和港口用的都是柴油机,主要排放污染物为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无锡市去年空气环境质量双达标,属于优等生,因此《方案》对无锡的PM2.5浓度没有提出要求。

沿江高速卫星隧道左洞顺利贯通

推进长三角互联互通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公转铁铁水联运水水中转江海直达等多式联运项目,推进重点港区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加大柴油车和车用油品监管力度。据《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数据,2017年,船舶排放的氮氧化物、颗粒物分别占移动源排放的11.7%、13.2%。

据气象部门预测,20192020年秋冬季气象条件相比往年不利,将面临雾霾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等情况。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但改善成效还不稳固,季节性差异明显。VOCs能二次生成PM2.5和臭氧,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研究表明,当年空气质量改善是人努力、天帮忙的结果,其中,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占七成,相对有利的气象条件占三成。京津冀地区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长三角地区的压力也不轻。《方案》要求,加快推进老旧车船淘汰,大力推动20年以上的内河船舶淘汰。

《方案》在确定各城市20192020年秋冬季(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时,既考虑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目标相衔接,又考虑各地工作实际和可操作性,即污染重的城市多削减、改善幅度小的城市多削减、重点城市多削减,PM2.5年均浓度达标的城市不设置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此,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和相关省(市)政府,联合印发实施了《长三角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长三角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的目标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还根据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特征,提出了针对性的攻坚措施。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目前,我国秋冬季重污染天气还处于气象敏感型阶段,20172018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显著好于常年平均水平,助推了当年空气质量大幅改善。根据细分任务要求,2019年12月底前,江苏省焦炭减产665万吨,关停化工企业350多家;浙江省关停化工企业135家,印染品减产3亿米,砖瓦减产4亿块等。

刘友宾说,《方案》聚焦影响秋冬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强调科学施策、精准治污,推动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的调整优化,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标本兼治,严格监督执法。《方案》要求,落实各地已出台化工、钢铁等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加大化工园区治理力度;提升VOCs综合治理水平,大力推进低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黏剂源头替代,全面加强有组织、无组织排放治理

加上船舶流动性强,监管难度大,必须通过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等全面控制船舶运输污染。京津冀地区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长三角地区的压力也不轻。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高工马冬说,船舶和港口用的都是柴油机,主要排放污染物为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推进长三角互联互通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公转铁铁水联运水水中转江海直达等多式联运项目,推进重点港区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加大柴油车和车用油品监管力度。

《方案》在确定各城市20192020年秋冬季(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时,既考虑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目标相衔接,又考虑各地工作实际和可操作性,即污染重的城市多削减、改善幅度小的城市多削减、重点城市多削减,PM2.5年均浓度达标的城市不设置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研究表明,当年空气质量改善是人努力、天帮忙的结果,其中,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占七成,相对有利的气象条件占三成。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目前,我国秋冬季重污染天气还处于气象敏感型阶段,20172018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显著好于常年平均水平,助推了当年空气质量大幅改善。《方案》是按照巩固成果、稳中求进的总要求,在充分考虑延续性、公平性与可达性的基础上,科学设定20192020年秋冬季目标。

钢铁化工、车船运输成治理重点从产业、能源和运输结构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钢铁、化工等重化产业集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点行业企业数量众多;煤炭消费量居高不下,生物质锅炉保有量大;公路运输比例高,柴油车和船舶污染问题突出。比如江苏各地的改善目标为:徐州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5%,镇江、宿迁PM2.5浓度同比下降4%,南京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3.5%,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PM2.5浓度同比下降3%,泰州PM2.5浓度同比下降2%。

秋冬季期间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PM2.5平均浓度是其他季节的1.8倍左右,重污染天数占全年90%以上,空气质量整体改善的关键仍然在秋冬季。据气象部门预测,20192020年秋冬季气象条件相比往年不利,将面临雾霾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等情况。根据细分任务要求,2019年12月底前,江苏省焦炭减产665万吨,关停化工企业350多家;浙江省关停化工企业135家,印染品减产3亿米,砖瓦减产4亿块等。刘友宾强调,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完不成任务的城市将被问责。

刘友宾说,《方案》聚焦影响秋冬季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强调科学施策、精准治污,推动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的调整优化,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标本兼治,严格监督执法。气象条件不利,实现空气质量目标难度加大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省市共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积35万平方公里。

《方案》要求,加快推进老旧车船淘汰,大力推动20年以上的内河船舶淘汰。据《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数据,2017年,船舶排放的氮氧化物、颗粒物分别占移动源排放的11.7%、13.2%。

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改善,但改善成效还不稳固,季节性差异明显。VOCs能二次生成PM2.5和臭氧,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物。

凉山新闻联播 | 70年.凉山巨变 不断书写民族团结亮丽新篇章
提醒!在西昌到过这些地方请立即报备